top of page

性別教育與品德教育的糾葛

圖片來源:CC0免費圖庫

近因為民法修正案的推動,性別平等教育也跟著被大眾注意,而引起不小爭議,有人就主張「應以品德教育取代性平教育」,並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中,向政府提議。這類的主張可能認為:性別平等的核心價值——尊重與平等,透過品德教育便可達成,學生便能夠良好地對待他人,不必要特別強調性與多元性別的部分。



  其實品德教育的涵蓋很廣泛的道德議題,包含:性別平等、生命教育、家庭倫理、族群平權、環境倫理、社會公益、貧富差距、關懷弱勢、基本人權、專業倫理、媒體素養等,目前雖無通盤的規劃,卻可以在各科目或議題融入教學中看見他們的影子。以針對十二年國教,國教院研究的品德教育內容要項來看,尊重自我與他人、破除性別歧視及其傷害、促進不同性別的平等互動與和諧相處等,都與課綱草案中的性別平等教育議題有所重疊。因此性別平等教育,可以說是品德教育其中一個面向的實踐。



  但是,為什麼還是有人認為,兩者是互不相容的,因此要以品德教育取代性別教育呢?可能有人認為,婚前守貞是一種品德。然而這樣的價值觀,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因此學校課程不教「一定要守貞」或「一定不要守貞」,仍是以保護自己與不傷害他人為底線,而在高中階段(也就是合法性交的年齡)教導安全性行為與避孕措施。美國針對青少年的研究就發現:在有無性行為、性行為頻率、性伴侶人數、有無不安全性行為等項目上,接受全面性教育的青少年只有未受性教育的七到八成,而守貞教育的效果,除了延後性行為發生外,其他項目都跟未受性教育一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也許這些問題的原因,不在於沒有品德,而是知識不足。近期的研究就發現:結合性別權力內容的性教育課程,效果更好。



  藉此我們也可以反思:性別歧視的發生,只是品德的問題嗎?為什麼其他面向上的「好人」,也會對不同性別氣質或性傾向的人「不友善」呢?是否因為他接受了某些習以為常的偏見而不自知?有沒有可能他心裡認為異己「不道德」?在這種情況下,只強調「品德」而不談「多元性別」,能夠幫助他尊重他人嗎?在這點上,真正關鍵的,是雙方對於「品德」的想像不同;但在教育上,必須要考量的是:哪一種方式能關照到更多的學生?哪一種方式更能達成實質的目標?純粹價值立場的爭論,恐怕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無論性別平等教育或品德教育,都不會只在正式課程中發生,不會只是教導的話語;真正的教育,在於日常生活中的言語和行動。曾有學生告訴我:「班導都說:『我在意的是你們的態度,不是你們的成績。』但每次犯錯的人裡面有成績好的,他的處罰都會比較輕。」學生對於「言行不一」的洞察,往往不被教育者所覺知。如果我們真的在意尊重與平等的品德,也一樣不能「自我感覺良好」,而要在意對方是否真的感受到了。能否真正尊重、平等對待最邊緣的性少數,就是品德最好的試金石。


 


參考資料

  • Chaoping(2017年3月12日)。全面性教育教什麼? 會不會造成性氾濫? 稱【部落格文字資料】。取自http://lgbtsciencedigest.blogspot.tw/2017/03/blog-post_12.html

  • 李琪明、方志華、陳延興、劉秀嫚(2014)。品德教育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研究。教育部國家教育研究院委託研究報告(編號:NAER-2013-10-A-2-02-00-2-2),台北市教育部。

  • 教育部(2016)。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國民中小學暨普通型高級中等學校健康與體育領域(草案)。台北市:教育部


精選貼文
Check back soon
Once posts are published, you’ll see them here.
近期貼文
檔案
標籤搜尋
No tags yet.
bottom of page